
在辽北黑土地上,一座小小的乡镇孔子学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终成为辐射全国的文化名片。这一蜕变的背后,是志愿者们满怀爱心的无私奉献。

2014年7月,吕明晰在宝力镇开展题为《实现中国梦必须从孝道做起》的宣讲。彼时,台下听众或许未曾料到,这场讲座会成为点燃当地文化之火的第一粒火星。十年光阴流转,这个曾经普通的辽北小镇,成功孕育出闻名遐迩的文化名片——宝力镇孔子学堂。
如今,以该学堂为平台的基地,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为昌图的“一老一小”事业倾注爱心,已然成为全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
文化火种·初燃黑土地
2014年,吕明晰以“孝道”为主题的讲座,为昌图县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四年后的2018年11月,孔子学堂正式落户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宝力镇。自成立之初,学堂便明确了以党建为引领的发展模式,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同时,学堂始终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两个结合”原则,将“两创”落实到具体项目中,转化为实际成果,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重要力量。

平台建设·从“十有”到全国优秀
经过不懈努力,宝力镇孔子学堂已建成教学区、生活区和养老助残爱心之家三个功能区,总占地面积达1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80平方米。
学堂成功实现了“十有”目标,具体包括:有讲堂、有宿舍、有食堂、有讲师、有队伍、有基地、有制度、有组织、有管理、有党建。目前,学堂实行全日制常年教学,学员来源广泛,涵盖全国各地,线上线下累计学员数万名。凭借卓越的建设与运营成果,2019年,昌图县宝力镇孔子学堂被评为“全国优秀孔子学堂”。
党建引领·凝聚志愿者力量

宝力镇孔子学堂联合党支部现有党员11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党支部创新工作方式,将党的活动与学堂的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中华文明光耀。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党支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员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历史底蕴,深刻感悟党坚如磐石的远大理想与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
特色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宝力镇孔子学堂的教学特色鲜明,首席讲师、国家心理咨询师徐大伟独创了一套朴素且实用的教学方法,核心理念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学堂课程主要围绕孝、悌、慈等五伦八德展开,通过剖析数千个家庭案例,引导学员活学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针对不同家庭问题“对症下药”,切实解决实际难题。为更好地与群众沟通交流、化解家庭矛盾,徐大伟花费三年时间自学大学心理学课程,并成功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据统计,自学堂建立以来,已帮助本地村民化解家庭矛盾六千多起,为全国各地学员解决家庭矛盾一万多户。
一老一小·爱心温暖四方

在“一老一小”事业领域,宝力镇孔子学堂取得了显著成绩。学堂创办了红梅养老助残爱心之家,六年来始终无偿照顾鳏寡孤独残疾人。
志愿者崔红梅夫妻俩毅然舍弃小家,入住爱心之家,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从一日三餐的准备,到日常的洗洗涮涮,再到照料老人的大小便,他们始终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奉献爱心。在儿童关怀方面,学堂曾收养过一名仅3个月大的婴儿李彦晨,崔红梅以亲生母亲般的细心照料孩子,直至其被父亲接走。2024年7月,徐大伟的儿媳侯思羽又代养了一名31个月大的女童。
六年来,宝力镇孔子学堂组织志愿者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者110多名,资助困难学生150多人次,资助金额累计达100多万元。
全国交流·十年硕果累累

宝力镇先后参与了由吕明晰发起的全国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十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验交流会。这些交流大会为各地分享弘扬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成功案例与宝贵经验,搭建了重要平台。
2017年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验交流大会,吸引了700余名专家、组织代表及讲师参会,共同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年9月,第十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验交流大会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文化馆召开,本次大会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两个结合’”为主题,进一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工作。


文化名片·影响遍及全国
如今的宝力镇孔子学堂已成功打造出自身品牌,课程影响力辐射全国十几个省份。学堂成立了家庭家教家风宣讲团,深入村屯、走进家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送到千家万户。宣讲团的足迹不仅遍布辽宁省内的沈阳市、大连市、锦州市、丹东市、鞍山市等城市,还延伸至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外省地区,累计开展讲学近千场。
此外,学堂志愿者还积极助力乡村振兴,爱心资助东苇子村改善村容村貌。2024年春天,志愿者修建了一条从学堂门前通向东苇子村的柏油路,并将其命名为“孔子学堂一条街”。志愿者不仅捐资20多万元,还主动参与义务修路工作,共修建1.5公里的柏油路和1公里的砂石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同时,他们还在道路两旁栽种花草,美化了村庄环境。
如今,走进宝力镇孔子学堂洒满霞光的院子,仿佛步入世外桃源,眼前呈现出一派“黄发垂髫皆怡然自乐”的和谐景象。在这里,每个人都忙碌而充实,人人乐于奉献,不求索取。孔子高大的塑像矗立在院落中央,历经五千年岁月洗礼,孔子儒学中“仁义礼智信”的精髓,依然在规范着现代人的行为,教导人们做人的道理。
十年前,在这片黑土地上播下的文化种子,如今已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宝力镇孔子学堂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全国文化名片。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