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是知名作家郭文斌先生的精品力作,针对现代人日趋浮躁的心理状态和压力过大的生活方式,作者以传统经典中的依据为支撑,配合现代心理学,对生活质量与喜悦、幸福做了探讨,提出了现场感等获得生命根本喜悦的途径,为减轻生活压力获得幸福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让人真正从庸碌的生活中醒来,回到生命的根本状态。
作者郭文斌
郭文斌,现任宁夏作协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为中国作协全委,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宁夏党委政府授予“塞上英才”称号。2016年11月,受邀参加全国孔子学堂研讨会,并做专题讲座,受到好评。
著有畅销书《寻找安详》《农历》《醒来》等十余部;有中华书局版精装八卷本《郭文斌精选集》行世。长篇《农历》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短篇《吉祥如意》先后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鲁迅文学奖”。
《醒来》第三章·幸福观和喜悦
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是五朵花。都是从能量之根上绽放出来的。
长寿的面条也好,富贵的面包也好,康宁的点心也好,善终的饼干也好,都是面缸里能量的面粉变的。因此,提高能量就是生命的第一使命。换句话说,给面缸里装进去面粉才是最关键的。那么,怎么给面缸里装进去面粉呢?农民最懂得这一点,你看他一年准备了那么多种子,敢种下去,究其原因,是一个“信”字。信什么?信大地,信四时。不像企业投资,要调研,要论证。他相信只要种子选好,只要风调雨顺,肯定有收获。这是一个大信任, 对天地有常的信任。
要想实现五福临门,还要时时刻刻注意把面缸的漏洞补上。没有漏洞的状态,生命就会实现一种效果,心想事成。现在为什么心想事不成?因为有漏。本来就不多的一点面粉,做了面包没做点心的,做了点心没做面包的,若不补充,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有些人没提拔之前还比较平顺,一提拔,事事不顺遂,为什么?有些人住小房子还可以,一住大房子,家里孩子生病了,为什么呢?就那么点面粉啊,变成房子,康宁这一块就没面粉作保障了。如果面缸是满满当当的,自会如《中庸》里面讲的:“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例,那些过度拥有财富的人,要么儿女有缺憾,要么长寿缺一点,要么功名缺一点,要么健康缺一点。既长寿又富贵又康宁又善终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呢?面缸里的面粉是个定量,分配的时候比例不当,能量就失衡了。
所以,生命需要规划,能量需要预算,每个人要想办法把生命能量用在更有永恒价值的方面。
为什么有那么多晋商、徽商省吃俭用,却拿赚来的钱做公益事业?他懂得能量还原的价值。财富是天地的,取之于天地,回馈于天地。《大学》讲:“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他在赚这些钱的过程中,经营了他的人格,往回捐这些钱的时候,再次经营了人格,生命产生了双倍的价值。经由还原,这些生命能量从富变成贵,变成长寿,变成康宁,变成好德,变成善终,变成满堂子孙,兴旺家业,他的生命层次也由低至高。
假如不还原,生命层次不但会降低,而且往往有横祸。老子讲:“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古往今来因贪得无厌而人财两亡的例子不计其数。东汉时的大将军梁冀,贪财贪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大凡想在仕途上腾达者,必须行贿于他。他专权二十多年,疯狂敛财,难计其数,用搜刮的钱财建造的私人苑囿绵延近千里。最终,不但三十多万不义之财被没收国库,而且遭满门抄斩。堪称第一贪的清朝权臣和珅,搜刮的财物价值达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当时二十年的国库收入,结果不到五十岁就被送上了断头台,落了个人财两亡的可悲下场。历朝历代,“多藏必厚亡”的事例举不胜举。
之所以“多藏必厚亡”,从生命本身就可得知。身体扎了东西进去,如果不及时取出来,就会发炎;河水如果不流动,就会发臭。因此,财富还原能量的过程,也是生命本身的诉求。由此就可理解,古人为什么讲人不应该占有除生存本身需要之外的东西。一方面,财富是上苍的,理应天下万物共享,另一方面,如果占有生存需要之外的财富,就相当于给身体里扎进去一根刺,给眼睛里打进去一粒沙。“金屑虽贵,在眼成翳”,就是这个道理。古人还认为,财富就像人身上的血液,只有流动起来才能成为精气神。如果不流动,就到了生命结束的时候了。
由此,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晋商徽商能够把家族商业传承五六百年,而现代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却只有二点九年。
要抢时间把生命的重量变成能量。什么是生命的重量?多余的东西。凡是走的时候带不去的东西都是重量。我原来喜欢收藏,无论到哪里,首先会去转文物市场,看到一件喜欢的,又有能力收入囊中,就觉得不虚此行。突然有一天,发现这是些累赘,就把它们渐次送给亲朋好友。送掉一件,轻松一下,送掉一件,轻松一下。
人们负荷的东西太多,就像冰一样,动不了,太重了。当你把这些生命的重量放下,能量自由度就提高了,冰就会变成水,就能流动了,就可以到大海里面去看风景了。但是水只能在大地上流动,还没有本领到彩云上面去看风景。当它继续放下重量,把能量自由度再提高,再变轻盈,就化成水蒸气,到彩云上面去看风景。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就是这样一个渐次升华的过程。怎么样把生命的重量变成能量?助人为乐。帮助别人的时候,能量一直在提高。天天帮助别人,天天就在乐的状态,能量不可能不高。从这个角度来讲,就要做聪明人,抢时间把生命的重量变成能量。因为生命确实在呼吸之间,抢出来的就是你的。只要是没有变成能量的财富,都不是我们的。一个人的生命结束,就是能量账户上的能量用完了。
有一句话叫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一定要把不可承受之重变成永恒能量。能量是最好的行李。它是富足的,也是轻盈的,任何人都可以带它上路。
我写过一篇文章叫《生命就像一缸米》,当你把生命想成一缸米,用掉一勺少一勺,对生命就会有一种紧张感。如此,我们更要抓住有限的生命,行人间正道,做人间正事,提高生命能量。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